中国天气网讯 2022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它强调了“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的极端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上可能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格外重要。那么,我国为何多洪涝灾害?哪些地方容易遭受洪水威胁?洪灾是否可以预防呢?中国天气网通过大数据给您解答。
我国洪涝灾害多发频发 地域分布呈东多西少特点
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消息,在过去的50年里,共报告了11000多次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的灾害,造成200多万人死亡和3.6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天有115人死亡、经济损失为2.02亿美元。其中,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其次是洪水。
我国也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上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水利部和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年均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人口达2020人,总计逾6万人死亡,年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4亿元,总计约4.81万亿元。
受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人为活动等相关影响,我国洪涝灾害总体呈现出夏多冬少、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等分布特点。
根据全国洪涝灾害地域分布图来看,我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集中在广西东南部、广东沿海、海南、浙江沿海以及浙赣皖交界处、辽宁、四川的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50%以上;华南大部、江南大部及湖北东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南部、辽宁东部等地洪涝发生频率达30%~50%;华北黄淮、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东部一带发生频率为10%~30%;西北大部及西藏、内蒙古等地洪涝发生频率低,在10%以下。
我国易受洪水威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海口、南宁、广州、南昌、武汉、长沙、杭州、南京、北京、石家庄、长春、沈阳等地都较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我国为何洪涝灾害频发多发?
每年,我国都有不少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我们常把洪水比作猛兽,可见其危害之大。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都有洪涝灾害发生?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从气候上说,洪涝与各地雨季出现的早晚、降水集中时段以及台风活动等密切相关。
我国季风特点十分显著,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年降水量明显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西北大部地区一年的总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而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能达到800毫米以上。这与我国洪涝灾害呈现“东多西少”特点关系密切。
从时间来看,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中东部大部地区6月到9月这四个月的雨量都占到全年降水量的五到七成。其中,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地降水量更是集中在7月至8月,有的年份,甚至一天的降雨量就超过了月平均降雨量,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此外,滨海及河口地区还容易受到风暴潮、海啸以及由上游汇集来的洪水双重灾害的威肋;河流上游山丘地区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泥石流的可能;中下游平原、湖泊地区容易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宣泄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也都是造成我国多洪水灾害的原因。
除气候和地形原因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也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从而加重洪涝灾害。
近三十年全国洪涝灾情呈下降趋势 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探索着,自然灾害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是通过防御,可以尽可能地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根据《WMO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图集(1970-2019)》,1970年至2019年期间,灾害数量增加了五倍。经济损失增加得更多,达到了七倍。然而,由于早期预警的改进和减少灾害风险战略的强化,自1970年以来,死亡人数几乎减少了三倍。
以我国为例,早、准、快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筑起了抗洪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暴雨与洪灾关系密切,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根据雨量大小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级别。不仅如此,中央气象台还会发布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渍涝风险气象预警等,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为防洪减灾打出提前量。
此外,气象、水文等部门还会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各部门还会联合发布预警信息,提示风险。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会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提示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相关人群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在各部门合作预警下,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水利部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至2020年,全国发生编号洪水的次数从9次上升为21次,但是造成的灾情却在减少,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的人口从2013年的1149人降至2020年的279人。
不仅近几年,从年际平均情况看,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的人数也都在逐渐减少,20世纪九十年代,因洪灾平均每年死亡人数高达3744人,2001年至2010年,年均死亡或失踪人数减少为1716人,2011年至2020年的年均数降至600人。
由于气候变化,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多种相关危害的影响,这些危害本身也因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环境退化而不断变化。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消息,到2030年,估计有50%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面临洪水、风暴和海啸风险的沿海地区。
仅仅预测天气状况已经不够了。基于影响的预报可告知公众天气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拯救生命和生计至关重要。然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仍然无法获得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的预警信息。
未来,我们在洪涝灾害的精准防控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降雨预报到洪水预报,从预警信息发布到消除“最后一公里”盲区……早预警、早行动,至关重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做好准备并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采取行动,都将拯救更多生命。(文/张慧 设计/张莉 数据支持/石妍)
参考资料:
[1]《中国自然灾害要览》.丁一汇,朱定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
[2]《2020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
[3]姜灵峰. 近76年我国洪涝灾损度变化特征分析. 气象科技进展 8(5)- 2018
[4]肖潺,叶殿秀,陈昊明.中国大陆雨涝时空特征[J].灾害学,2017,32(1):85-89
[5]2022年世界气象日 - 早预警、早行动 | 世界气象组织 https://public.wmo.int/zh-hans/2022%E5%B9%B4%E4%B8%96%E7%95%8C%E6%B0%94%E8%B1%A1%E6%97%A5-%E6%97%A9%E9%A2%84%E8%AD%A6%E3%80%81%E6%97%A9%E8%A1%8C%E5%8A%A8